我縣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中,大力實施“黨建領航”工程,不斷夯實黨建基礎、強化黨建引領、發揮黨建優勢,為脫貧攻堅注入源源不斷的內在動力,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。
強化理論培訓,激發“原動力”。聚焦脫貧攻堅“頭等大事”,邀請省市領導、專家教授,采取集中輪訓、專題輔導、考察觀摩等形式,對鎮村干部和扶貧隊員開展惠農政策、實用技術、農村電商等脫貧攻堅專題培訓26期,培訓3.2萬人次。選派15名貧困村黨組織書記到南京棲霞、合肥廬江巢湖、安慶宿松等地名村掛職,先后3次組織選派幫扶干部開展集中觀摩,學習成功案例,堅定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。
整合幫扶力量,形成“聚合力”。承接和選派160名省、市、縣優秀黨員干部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長、副隊長、扶貧專干,確保每個未出列貧困村扶貧工作隊不少于3人。開展“千名干部進萬戶”幫扶行動,抽調縣、鄉、村、企5700余名干部職工參與扶貧,實現貧困戶幫扶全覆蓋。開展“黨員專家先鋒行動”,抽調25名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建立5個專家智囊團,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。向26個預出列村派駐科技特派員,為貧困戶創業就業提供技術支持和科技培訓。
夯實基礎保障,提升“服務力”。在2016年分別按5萬元、7萬元、9萬元標準撥付村級組織基本運轉經費的基礎上,今年上浮5%共撥付1711.5萬元,用于抓黨建促脫貧。大幅提升村干部報酬待遇,正職村干部和副職村干部月報酬分別從954元、668元提高到2215元、1772元,并以城鎮職工標準為1437名在職村干部辦理養老保險、人身意外保險和醫療保險,幫助解決后顧之憂。在貧困村建立“一村一品”項目28個,光伏發電站70個,提升村集體經濟“造血”能力。
發揮堡壘作用,展現“戰斗力”。推行“黨組織+合作社”、“支部+協會+基地+農戶”的黨建扶貧模式,打造池河鎮阜康養豬專業合作社、嚴橋鄉新農夫種植專業合作社等黨員創業帶富示范基地,帶動1800多名周邊群眾脫貧致富。以駐外流動黨組織為依托,在江蘇丹陽等地建立“扶貧驛站”,為在外務工的本縣籍貧困戶提供信息、維權等服務,解決就業難題;在家鄉成立“扶貧車間”,引導流動黨員返鄉創業,帶動家鄉121戶貧困戶脫貧。(縣委組織部 席濤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