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,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,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,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、提高競爭力。近年來,縣經開區按照省、市、縣“四送一服”工作部署,始終堅持上下聯動、企業互動,突出問題收集、訴求解決,深入推進“四送一服”工作開展。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,當前我縣經開區的發展與全省、全市先進開發區相比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。2019年全市開發區考核中,我縣經開區排在第七位,雖然考核的是項目、是數據,但是項目、數據的落腳點還是在于營商環境的打造,我們不禁要捫心自問,在打造優質營商環境的過程中,我們究竟做得如何?
一問:我們的配套條件如何?
縣經開區作為全縣工業經濟的“主戰場”,是全縣經濟發展的主要承載平臺,但是在平常工作開展過程中,企業反映縣經開區配套存在著一定的短板,比如道路路面破損,影響通行;缺少生活配套設施,企業員工缺少住宿、休閑、娛樂場所;在用工、用地、融資等方面匹配需求不足等等。
答好配套條件這一問,一是要打造好優質的硬件環境。“栽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”,縣經開區將加快打造光電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產業園、汽車產業園、中小企業孵化園、電商產業園等5個“園中園”。快速推進標準化廠房三期建設,謀劃新建仁和路,打通連江路、南延靠山路、岱山路、九梓路。加快推進集中供熱配套工程,擴建藍白領公寓,新建鄰里中心、綜合辦公服務設施,完善生產、生活配套服務設施。二是要扎實做好要素供給。土地資源供應上,先行先試開發區“標準地”改革。目前,正在做園區區域評估工作,最大限度減少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環節和審批時間,努力讓企業“拿地即開工”。人力資源供應上,提前與縣人社部門、各鄉鎮做好對接,抓住春節等農民工返鄉時機,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宣傳,讓工人吃、住、工作都留在當地,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。資金供應上,全面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,及時兌現工業、科技、財政扶持政策及新冠疫情防控相關惠企政策。
二問:我們的幫扶幫辦如何?
縣經開區雖然建立了重點項目幫扶幫辦機制,但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,也存在著質量不高的問題。比如:部分幫扶人員只滿足于到項目現場了解情況,主動為企業解決困難的意識不足;幫辦人員對企業開辦、項目備案等相關業務不熟,大部分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,難以指導企業辦理等。
答好幫扶幫辦這一問,一是要嚴格落實工作責任。將緊緊圍繞年度重點工作任務,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,全力在轉變工作作風上下功夫,幫助企業解決好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用地、水電和周邊群眾矛盾等困難和問題。堅持把強化服務項目保障作為項目建設的生命線,實行“一個項目、一名責任領導、一名責任人、一個推進計劃、一抓到底”的“五個一”幫辦幫扶工作機制,真正形成招商引資人人有責、項目建設人人有份的良好氛圍。二是要提高業務水平。形成幫扶幫辦工作周調度機制,以新階段再出發,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,下功夫學懂弄通十九屆五中全會及省、市、縣經濟工作的先進理念,定期邀請縣相關部門開展涉企業務培訓,提高幫扶幫辦人員的業務水平,不斷激發幫扶幫辦人員服務內生動力,力爭將縣經開區打造成全縣便民利企的標桿。
三問:我們的政商關系如何?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建立“親”“清”的新型政商關系。但是在實際工作中,企業也反映在少數部門“遇冷”,政商關系“清而不親”;部分部門和干部抱持著“不干事就不出事,出了事就跑不掉”的思想,以檢查代替指導,以處罰代替督促,“五天一大查,三天一小查”,企業在過程中耗費了大量的精力、經濟,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,企業不堪其擾。
答好政商關系這一問,一是要建立好容錯機制。對干部因服務企業發展造成的過失,要客觀公正看待,對出于公心、創新擔當的干部,要本著盡職免責的原則,對他們的失誤予以免責。同時要倡導正向激勵,對部門和干部的幫扶幫辦服務加強考核,把企業滿意度作為實施獎懲的重要標準。二是要強化作風建設。做到清白、清正、清廉,不搞以權謀私,不搞權錢交易,在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,要積極作為、靠前服務,多關注、多談心、多引導,幫助解決實際困難。當好“有事辦好、無事不擾”的“店小二”,讓企業家專心創業、放心投資、安心經營。(縣經開區)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